跳至內容區

時光回到了當時的台北縣新店鎮,在民國60年夏天時(1971),蜿蜒的十四張路擴寬取直的道路工程持續進行著。到了秋天時正式通車改名為中央路,道路的尾端是一個圓環,同年台灣省公路局在道路開通後,在這裡設置了兩條路線的總站,站名就叫做中央新村站,四年前陸續完工的中央新村(1967)因為道路及客運完通後,開始有國大代表、監察委員、立法委員購屋遷入居住。
當時四周都是稻田景緻,而中央新村是一個644戶的大社區,民國60年太平洋建設在中央新村旁推出大坪林新邨後,這個區域的人口迅速發展。有一位安徽籍的葉中寧在民國65年(1976)開始挑著擔子在中央新村沿街叫賣家鄉口味的燒餅,幾年後他也改良成推車在中央新村總站附近販賣,幾年光景後累積了一些忠實的顧客,這個外號‘小葉’的葉中寧就是第一代創始人。
中央路周邊的人口逐漸多了起來,小葉同家人有時在市場、有時在巷弄內販賣,其獨特口味深受附近居民的喜愛,輾轉30年過去了,客人開始習慣稱他為老葉了,而他的知名度也達一定程度。在約92年間(2003)搬入現在的地址,取名為葉記小酥餅,逐漸闖出了名號,有很多旅居國外的僑民總是難以忘懷,回國探親必定來店品嚐,甚至大手筆帶出國,可見老葉的手藝有過人之處。
時間沒多久,步入老年的老葉因為妻子的去逝,開始對於繁複的燒餅製作感到力不從心,於是傳授手藝給李儉、劉立夫兩人,他們在民國95年(2006)開始接手經營,並以中央路中央新村為由的老店,而更名為老中央燒餅,李、劉二人成為了第二代傳人;但沒多久,接手經營的李儉就過世,老中央燒餅剩下一人在經營,而年邁的老葉最終住進了安養院頤養天年。
兩年後,第三代傳人陳志宏習得了燒餅的手藝,於民國97年(2008)接手老中央燒餅的經營。
陳志宏小時候就住在現在店址的社區裡,年幼的他由阿嬤照顧,阿嬤經常帶他逛住家旁的菜市場,他最喜歡吃的食物之一就是葉記小酥餅。或許是老天爺冥冥之中的安排吧!民國96年(1997)一個因緣際會下到老中央燒餅店裡學習製作燒餅的技術。不久,接手兩年的劉立夫想退休結束營業,但陳志宏有感於這是對阿嬤情感的連繫以及對傳統技藝也需延續下去的使命感,因此毛遂自薦接續經營,民國97年2月底(1998)陳志宏就此成為第三代接班人。
接手老中央燒餅店後,陳志宏不斷研發並改良製程,企圖滿足品嚐者的味蕾;因此客人嚐鮮後都爭相告知,店的生意蒸蒸日上,日後也吸引了美食節目與報章媒體的陸續報導。
深刻感到傳統文化在時代變遷的洪流中消失,陳志宏認為傳統製餅文化應該珍惜;民國101年春(2012),他開始一連串的計畫,希望將現代與傳統的文化融合並創新,讓自己喜愛的製餅文化能延續下去,從民國102-103年陸續取得老中央燒餅、老中央…等商號及老中央商標的註冊權。
民國103年11月12日(2014)正式更名為老中央餅坊,期許在未來能夠不僅限於傳統的燒餅製作,更可以融合東西方各種不同製餅口味與風格。